↑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甲)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乙)贞观九年,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①帝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②,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2)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治国安民》

(注释)①炀(yánɡ)帝:杨广,隋朝的皇帝。②孜孜:勤勤恳恳不疲倦的样子。③本根:本,树干;根,树根。比喻国家的基础和根本。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人恒过,然后能改(犯错误) B.征求无已(已经)

C.入则无法家拂士(同“弼”,辅弼) D.百姓不堪(忍受)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不同一项是(   )

A.孙叔敖举于海   百里奚举于市 B.所以动心忍性  以刀劈狼首

C.必先苦其心志   饿其体肤 D.学而不思则罔  而死于安乐也

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中第①段从国家角度正面论证“生于忧患”,第②段从个人角度反面论证“死于安乐”。

B.甲文中第②段以议论为主,语言精练,分析透辟。

C.甲乙两文都认为治理国家要有“忧患意识”。

D.唐太宗使百姓安乐的措施是“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

4.把文言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八年级语文对比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