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甲乙两文段,完成下题。

(甲)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节选自《河中石兽》)

(乙)蜀中有杜处士①,好书画,有戴嵩②牛一轴。一日曝③书画,而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④入两股间,今乃掉⑤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节选自《苏东坡文集》)

[注释]①杜处士:姓杜的读书人。②戴嵩:唐代著名画家。③曝:晾、晒。④搐:抽搐,收缩。⑤掉:摆动,摇动。

1.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一老河兵闻         而一牧童见

B.如其言,果得数里外   躬耕南阳

C.余闻愈悲          择其善者从之

D.不足外人道也        岂能暴涨携之去

2.解释加横线词。

①如是再__________

②遂反溯流逆上矣__________

③尾搐入两间_________

④处士笑而之____________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2)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4.老河兵和牧童都表现出丰富的生活经验,请分别简析。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