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后面小题.(共11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昔周人有仕数不遇①,年老白首,泣涕于途者。人或问之:“何为泣乎?”对曰:“吾仕数不遇,自伤年老失时,是以泣也。”人曰:“仕奈何②不一遇也?”对曰:“吾年少之时,学为文,文德③成就,始欲仕宦,人君好用老。用老主亡,后主又用武。吾更为武,武节④始就,武主又亡。少主始立,好用少年,吾年又老。是以未尝一遇。”

                                ——(节选自王充《论衡·逢遇篇》)

注:①仕数( shuò)不遏:屡次求官都没有得到君主赏识。②奈何:为什么。③文德:文才。④武节:指兵法武功
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鸣之而不能通其/醉翁之不在酒(《醉翁亭记》)

B.执策而之/把酒风(《岳阳楼记》)

C.马也/故天将大任于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老主/广故数言欲(《陈涉世家》)
2.把【甲】文中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3.【甲】文中画线句子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表达上有怎样的作用?(3分)
4.结合【甲】【乙】两文内容,分别概括“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与“周人”可悲结局的自身原因。(2分)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