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23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总统强烈要求国会特别会议废除中立法禁运条款(1939年9月21日)

从纯粹的物质观点来看,在我们这里加工可以对成千上万的人提供就业,而我们却把这各样物品远涉大洋运到彼岸去进行最后的加工……还是从物质的观点来看,在这里提供这样的就业机会会自动的帮助我们建设我们自己的国防。

禁运条款的制定不单是完全改变了我们的传统政策。它还产生了这样的效果:就海运贸易而言,把陆军强国和海军强国置于同样的地位。要发动战争的陆军强国因此可以在事前就感到放心,因为任何未来的敌对海军强国都会由于享受不到古已有之的随处采购的权利而受到削弱。这在四年前就已开始给了交战的一方一项具体好处,不是由于它的本身的力量或地理位置,而是由于合众国的一项支持性行为。

我认为,美国商船应该尽可能地被限制进入战争地带。然而,在未来的日子里,战争地带可能经常发生急速的变化,不可能由国会立法予以长期地确立;具体的立法可能妨碍根据经常和急速的变化作出调节。所以,更实际的作法似乎应由国务院和行政机构采取行动去划定战争地带的实际地理位置。限制美国船只进入这些地带的目标可以通过国会予以禁止来实现;由行政部门宣布,一切此类航行概由美国船主承担其风险,实质上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材料二   总统第702次记者招待会(1940年12月17日)

大不列颠的订货因此对于美国国防是极其宝贵的;因为这些订货自动地增加生产设施……我们必须鼓励这种生产。

我来给大家打个比方:假设我的邻人的家宅着了火,而在四五百英尺以外我有一截浇园的水管子。如果他能够把我的浇园的水龙管子接到他的自来水龙头上,我就可能帮助他把火灭掉……如果经过灭火的过程,这段水管完好如初,毫未损伤,邻人就把它还给我,对我十分感激。但是,假设它给搞坏了……他说,“好,我来照赔。”现在,如果我拿回的是一根可用的浇园水管,我就不吃亏。

换句话说,如果你借出一定数量的军火,在战后得到归还,如果这军火是完好如初的——没有损坏——你就不吃亏;如果它们损坏了,或者陈旧了,或者完全丢掉了,而如果你借给的人照样赔上,在我看来,你就没有吃亏。

--摘自《罗斯福选集》

材料三                 1939~1941年美国对华贷款(单位:百万美元)

时间

1939年2月

1940年4月

1940年10月

1941年2月

1941年4月

数额

25

20

25

50

50

1941~1945年美国对华“租借”物资统计(单位:百万美元)

时间

1941年

1942年

1943年

1944年

1945年

数额

26

100

49

53

1107

——摘编自《略论美援与中美抗日同盟》

材料四  1942年1月日军进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英国政府正式向中国政府请求迅速派兵入缅协同作战。中国政府即派出10万远征军入缅,后又不断增兵。由于中国战场和印、滇、缅战场牵制日军达130万之众,使日军无法调往太平洋,大大减轻了美国的压力。

——摘编自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罗斯福为什么主张废除中立法中的禁运条款?(7分)

(2)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罗斯福在这两次讲话中的异同。(6分)

(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在武器等物资禁运问题上态度发生变化的国际背景。(4分)

(4)根据材料三,概括美国对华援助的状况,依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说明美国为什么对华援助。(6分)

高三历史综合题简单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