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14分)

三子能言

沛国有一士人,姓周,同生三子,年且弱冠,皆有声无言。忽有一客从门过,因乞饮,闻其儿声,问之曰:“此是何声?”答曰:“是仆之子,皆不能言。”客曰:“君可还内省过,何以至此?”主人异其言,知非常人。良久出云:“都不忆有罪过。”客曰:“试更思幼时事。”入内,食顷①,出语客曰:“记小儿时,当床上有燕巢,中有三子,其母从外得食哺,三子皆出口受之,积日如此。试以指内巢中,燕雏亦出口承受。因取三蔷茨②,各与食之。既而皆死。母还,不见子,悲鸣而去。昔有此事,今实悔之。”客闻言,遂变为道人之容,曰:“君既自知悔,罪今除矣。”言讫,便闻其子言语。周亦忽不见此道人。

( 选自 《搜神后记》 陶潜著 有删改)

【注释】①食顷:吃一顿饭的时间。形容时间短。②蔷茨:蔷薇的一部分,有毒性,待考证。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年弱冠  (    )       ②主人其言   (    )

③出客曰  (    )       ④言       (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的“因”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因取三蔷茨②,各与食之。

A.罔不因势象形             B.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

C.问塔动之因               D. 余因得遍观群书。
2. 用“/”给下面句子划分停顿,划两处。(2分)

其 母 从 外 得 食 哺
3.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4分)            

(1)君既自知悔,罪今除矣。

(2)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送东阳马生学》)
4.阅读了这个故事,有人说:“古人真是太迷信了,这个故事反映出了古人因果报应的宿命思想。”而你不赞成这一观点,你认为阅读古典名著要本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请你谈谈自己的理解。(2分)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