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为研究河豚毒素的致毒机理,研究者选用某种哺乳动物的神经组织(如图1)进行了分组实验及不同的处理(I组:未加河豚毒素;II组:浸润在河豚毒素中5min;III组:浸润在河豚毒素中10 min)。各组分别刺激神经元A,并测量神经元A 与神经元B的动作电位,结果如图2。请回答下列问题:

(1)第I组处理说明神经元兴奋时,膜内比膜外电位__________(填“高”或“低”)70 mV,微电极刺激神经元A测得动作电位0.5 ms后,才能测到神经元B的动作电位,这被称为“兴奋延迟”,延迟的原因之一是突触前膜以_______________的方式释放_______________。

(2)已知河豚毒素对于突触后膜识别信息分子敏感性无影响。从II、III组推断,神经元A和神经元B动作电位的改变可能是河豚毒素的生理作用阻遏了______________内流,神经元B动作电位的改变幅度更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由此可知河豚毒素对神经兴奋的传递起______________作用。

(3)研究者利用水母荧光蛋白标记突触前神经元,直接观察到突触前膜先出现钙离子内流,之后引发突触小泡的定向移动,药物BAPTA能迅速结合钙离子,现将该药物注人突触小体内,若突触前神经元的______,则说明钙离子不影响突触前神经元产生神经冲动,但对于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是必需的。拔牙时疼痛刺激产生的兴奋传递到______形成痛觉,为减弱疼痛,医学上可以利用河豚毒素的生理作用开发_____类药物。

高三生物综合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