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朝)洪武初年的监察机关称御史台。洪武十五年改称都察院,长官有左、右都御史等,专职弹劾百司。都察院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分道对地方官员实行监督。监察御史秩正七品,官阶虽低,威权甚重,行驶职权时,往往可以不受约束,直接受皇帝控制。六科给事中是独立于都察院之外的另一套监察体系,进行业务监督。两者互不统属,也不隶属于任何其他机关,直接受命于皇帝。在地方,除了十三道监察御史,省级机构还专门设有负责监察的按察使司,同时设督抚,形成地方三重监察网络。……对御史、给事中违法失职行为的处罚也是极为严格的,“若知善不举,见恶不拿,杖一百,发烟瘴地面安置”……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等

材料二清政府1908年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规定,“上自朝廷,下至庶民,均守钦定宪法,以期永远率循,罔有逾越”;“已定之法律,非交议院协赞”,君主也无权“以命令更改废止”。这种一切权力都是法律监督对象的宪政观念的诞生、传播和逐步被接受是法律监督近代化的最大成就。清末新政以后,逐步确立了立法、行政、司法和审计监督等各种法律监督于一体的综合监督体制和分权制衡的法律监督原则。随着报纸等新式传媒工具出现和“庶政公诸舆论”等立宪指导思想的公布,“庶人不议”的禁令被解除了。

——摘自《简析法律监督体制的近代化》

材料三美国的建国者从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把它改造,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制衡体制,以防止某一分支的侵夺或垄断权力,从而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现。……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制定反腐败法律的国家……1889年,英国颁布了第一部反腐败法,即《公共机构腐败行为法》……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是对政府滥用职权的一种有效制约,使腐败行为更容易暴露在阳光下,因而在实际上对腐败行为起到了威慑作用。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代监察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晚清时期与近代西方监察制度的异同点,并简析其共同影响。

高二历史连线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