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学校,所以养士也,然古之圣王,其意不仅此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盖使朝廷之上,闾间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表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东汉太学三万人,危言深论,不隐豪强,公卿避其眨议,……三代遗风,惟此犹为相近。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学校》

材料二  议会掌握国家的立法权、财政大权、监督权,议会还有权改变君主的人选,是议会生君主,而“学校”从未以立法的形式明确君主和“学校”的权力范围划分,其自身的财政尚且不能独立,君主对“学校”有着绝对的控制权,是君主生“学校”。英国议会自14世纪以来來区分上、下院,其组成人员来自社会各行各业,各个利益阶层,复杂的人员构成使议会成为反映社会不同声音和需求的场所,而组成“学校”的主体是接受儒家传统教育的大儒、士人们,单一的人员构成使得 “学校”的声音也是单一的,这些人形成的“学校”反映的不是民意而是道义。英国议会的组织机构、活动程序等都有明确具体的规定,并以法律形式被确定下来。而在这一方面黄宗義基本没有言及。

———摘编自林树青《论黄宗羲的“学校”思想》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学校”的功能。(6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英国“议会”与中国“学校”的主要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思想根源。(9分)

高三历史综合题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