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何玮,何伯祥之子,袭父职,知易州。从围襄樊,宋将夏贵率舟师来救,玮时建营于城东北,当其冲。贵兵纵火焚北关,遂进逼玮,万户脱因不花等呼玮入城,玮曰:“建功立业,此其时也,何避焉!”乃率其众,誓以死战,开营门,以身先之,贵败走。至元十一年,丞相颜伯受名伐宋,辟玮为帐前都镇抚。师次阳罗堡,夏贵率战舰列江上下,玮从元帅阿术,率众先渡,诸军继之,贵复败走。宋丞相贾似道率舟师拒于丁家洲,玮将勇敢士出战,夺舟千余艘,似道遁去。三十一年,拜中书参知政事。时宰执凡十一人,玮曰:“古者一相,专任贤也,今宰执员多,政出多门,转相疑忌,请损之。”不从,遂乞代。

大德四年,授侍御史,以母病辞。七年,授御史中丞,陈当世要务十条,成宗嘉纳之。京师孔庙成,玮言:“唐、虞、三代,国都、闾巷莫不有学,今孔庙既成,宜建国学于其侧。”从之。赛典赤等还自贬所,复相位,玮言:“奸党不可复用,宜选正人以居庙堂。”帝深然之。监察御史郭章劾郎中哈剌哈孙受赃,具服,而哈剌哈孙密结权要,以枉问诬章。玮率台臣入奏,辨论剀切,章遂得释。成宗崩,丞相阿忽台奉皇后旨,集廷臣议袱庙用摄政事,玮难之,阿忽台变色曰:“中丞谓不可行,独不畏死耶?”众皆危惧,玮从容曰:“畏死不义耳,苟死于义,夫复何畏!”未几,以疾去位。武宗即位于上都,授太子副詹事,遣使促使就职,复遥授平章政事,商议中书省事。武宗至自上都临朝问曰孰为何中丞玮出拜帝曰朕知卿以忠直为国朕有不逮卿当勉辅

(节选自《元史·何玮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武宗至/自上都临朝/问曰/孰为何中丞/玮出拜/帝曰/朕知卿以忠直为国/朕有不逮卿/当勉辅。

B.武宗至自上都/临朝/问曰/孰为何中丞/玮出拜/帝曰/朕知卿以忠直为国/朕有不逮/卿当勉辅。

C.武宗至/自上都临朝/问曰/孰为何中丞/玮出拜/帝曰/朕知卿以忠直为国/朕有不逮/卿当勉辅。

D.武宗至自上都/临朝/问曰/孰为何中丞/玮出拜/帝曰/朕知卿以忠直为国/朕有不逮卿/当勉辅。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

A.至元,是元世祖忽必烈的年号,从1264年到1294年忽必烈驾崩,一共使用了31年,因此忽必烈又被称为“至元大帝”。

B.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辅佐皇帝总理百政的官员,自有此职以来就只能由一人担任,处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

C.御史,本为史官,秦以后置御史大夫,职位仅次于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诸事。

D.闾巷,古时二十五家为一闾,后来称居民的区域为闾里、闾巷,泛指乡里民间。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何玮英勇善战。宋军援救襄樊,何玮所部位于首当其冲的城东北,但何玮毫不畏惧,拼死作战,打败了宋军。

B.何玮战功卓著。在元军打败宋朝将领夏贵率领的水军和击败宋朝丞相贾似道率领的水军的战斗中,何玮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C.何玮关心国事。他担任御史中丞时,向成宗上奏陈述十条当时的重要事务,其中包括在孔庙旁建立国学的建议,得到成宗嘉奖和采纳。

D.何玮正直敢为。他先反对赛典赤等人出任宰相,后在监察御史郭章被诬陷时率谏官陈奏皇上,辨明了事实。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玮将勇敢士出战,夺舟千余艘,似道遁去。

(2)古者一相,专任贤也,今宰执员多,政出多门,转相疑忌,请损之。

高二语文文言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