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54 题,其中:
单选题 50 题,选择题 1 题,null 1 题,材料分析题 2 题
简单题 19 题,中等难度 27 题,困难题 8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50 题
  1. “儒学自诞生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只把道德作为一种现成的、肯定的价值与行为,缺乏对道德是“天经地义的终极真理”的论述。所以,一旦时代变动,其可靠性就会遭到质疑”。为能弥补这一缺陷,儒学思想家做出的努力是

    A. 孟子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

    B. 董仲舒积极主张“大一统”

    C. 明清之际出现经世致用思潮

    D. 把道德上升到天理的高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956年4月,毛泽东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标志着他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开始形成一个初步的然而又是比较系统的思路。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成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先声

    B. 解决了在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论问题

    C. 成为顺利开展社会主义改造的正确指导思想

    D. 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对于赎罪券的抨击,有如一粒火种落在火药桶里,立刻燃起燎原之火。农民和平民把路德的反教会论纲当成是起义的信号。市民则到处传颂‘九十五条论纲’。人文主义者热烈欢呼,贵族甚至一部分诸候,希望由此打破罗马教会的控制。”材料表明德国宗教改革

    A. 导致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B. 斗争矛头直指封建制度

    C. 传播到广泛的社会层面

    D. 产生了众多的新教教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这些哲人受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相信存在着不仅像牛顿所证实的那样控制物质世界、也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更重要的是,他们发展起一系列革命原则,打算通过这些原则实现大规模的社会革命。”材料表明“他们”

    A. 提倡人身及个性解放

    B. 尊重一切外在的权威

    C. 受到科学革命的启蒙

    D. 主张法律应体现理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以下毛泽东的著作和内容不相符合的是

    著作

    内容

    A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强调了进行农村革命的伟大意义

    B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探索并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C

    《新民主主义论》

    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D

    《论十大关系》

    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

    A. A

    B. B

    C. C

    D.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明清时期流传的小说戏曲基本上都是包装很精美的插图本,有人认为,书中特别添加的这些插图正是出版商们销售出奇制胜的法宝。这反映出当时

    A. 中国区域文化色彩浓厚

    B.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C. 文学作品的商业化倾向

    D. 商人地位发生根本变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董仲舒重建了天上神权和地上王权的联系,认为君主受命于天,就应遵守自然规律,管理好社会人亊,使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这说明董仲舒

    A. 发展了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

    B. 借助神权思想来保护环境

    C. 强调了天与民众互动的作用

    D. 提高了儒家学说政治地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1961年,教育部开始调整北京等地区的高等学校,采取定(发展规模)、缩(缩小发展规模)、并(与他校合并)、迁(迁离北京)、放(下放地方领导)、停(撤销停办)的方法。这一政策旨在

    A. 摆脱计划管理体制对教育的影响

    B. 适应国家工业化发展的需要

    C. 缓解教育规模与经济发展的矛盾

    D. 促进高校学科建设均衡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清代帝王多有禁查小说之举,嘉庆皇帝曾晓谕内阁:“愚民之好勇斗狠者,溺于邪慝,转相慕效,纠伙结盟,肆行淫暴,概由看此等书词所致。”道光皇帝也曾指出:“刑讼之日繁,奸盗之日炽,未必不由于此。”这从侧面说明

    A. 通俗小说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日增

    B. 清代小说冲击了理学的正统地位

    C. 小说是导致社会混乱的主要原因

    D. 文化专制阻碍了清代小说的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1898年,戊戌变法允许官民上书言事;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仿行宪政》;1908年,清廷开始筹办地方咨议局、中央资政院,以选举民意代表、“博采群言”并发挥其“舆论总汇”的功能。这表明清政府

    A. 利用舆论加强监督

    B. 扩大普选权的范围

    C. 全面改革科举制度

    D. 调整政治参与方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20世纪初,梁启超指出:“清代思潮”以“复古”为其职志,是相对于宋明理学之一大反动,其动机及其内容,皆与欧洲之“文艺复兴”绝相类。粱启超认为,“清代思潮”与文艺复兴

    A. 同属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B. 促成了当时的社会转型

    C. 都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

    D. 借文化复古反对旧思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董仲舒认为孔子著《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 )

    A. 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 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

    C. 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D. 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关于“封建制”与“郡县制”的争论,秦汉和唐朝是两个高潮,主要是围绕王朝行政体制的优劣主题进行争论。明末清初,这一争论又出现一次高潮,黄宗羲、顾炎武、颜元等人,力主“复封建”,对有关“封建”问题的讨论,寓以了新的意涵,主要表现为

    A. 提倡经世致用

    B. 反对君主专制

    C. 挑战宋明理学

    D. 弘扬唯物思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

    A. 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

    B. 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

    C. 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

    D. 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在商、西周时期,“士”为贵族阶层,多为卿大夫的家臣。春秋末年,“士”逐渐成为统治阶级中知识分子的统称。战国时的“士”,有著书立说的学士,有为知己者死的勇士,有懂阴阳历算的方士,有为人出谋划策的策士等。士阶层的分化

    A. 成为百家争鸣的根源

    B. 导致土地私有的出现

    C. 有利于推动社会转型

    D. 推动官僚政治的形成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题文)1836年,俄国著名戏剧家果戈里发表剧作《钦差大臣》,描写的是一名小官吏路过某偏僻小城,当地人们误把他当作钦差大臣而竞相巴结、行贿。该作品

    A. 抨击了资本主义政治腐败

    B. 揭露了专制体制的腐朽

    C. 体现了浪漫主义文学风格

    D. 讽刺了拜金主义的风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东汉末年,道教创始人后裔张鲁以“大道”名义所发布的《大道家令戒》强调谨守伦常,要求道民“当户户自相化以忠孝,父慈子孝”。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 儒学对佛道思想产生较大影响

    B. 儒学在道教冲击下趋势更新

    C. 道教官方化宣扬儒家伦理观念

    D. 道教自我调适吸收儒家纲常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理学家朱熹撰修《家礼》,编辑《增损吕氏乡约》,制定了一整套宗法伦理的繁文缛节,涉及到祠堂族田、祭祀家法家礼等民间家族制度的主要内容。朱熹的这一做法

    A. 扼杀人的自然欲求

    B. 标志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C. 促进儒学的世俗化

    D. 实现乡村基层自主管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古希腊哲学家色诺芬尼说,“如果牛、马或狮子也跟人一样,有手,能用手画画,能从事艺术活动,那么,马会把神的模样画得像马,牛会把神的模样画得像牛。”色诺芬尼意在

    A. 批判教权主义

    B. 突出绘画的多样性

    C. 维护民主政治

    D. 强调人文主义思想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17世纪,徐光启、李之藻等人与来华传教士合作,翻译或编译欧洲科学文化著作,向中国人普及欧洲的科学理念、科学文化。晚明时期的“西学东渐”

    A. 推动中国人普遍接受先进科学

    B. 改变了中国人的思维方法

    C. 利于中国科学文化与世界接轨

    D. 开启了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孟德斯鸠认为”荣誉”构成了君主政体的原则,这种荣誉原则一方面使整个社会的等级制度合法化,委求每个人和每个阶层都恪守各自的行为准制和法律权限,另一方面也成为遏制君主权力过分膨张的有效手段。对“荣誉”理解最恰当的是

    A. 相互制衡的政府权力

    B. 遵纪守法的责任意识

    C. 自由平等的公共人格

    D. 高风亮节的精神品格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明永乐九年公布关于杂剧的禁令:“凡乐人搬作杂剧戏文,不许妆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节烈、先圣、先贤、神像,违者杖一百,官民之家扮者同罪。其神仙及义夫、节妇、孝子、贤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这一禁令说明明代

    A. 文化专制开始影响民众生活

    B. 文化政策体现统治者治国理念

    C. 中央集权制度全面走向反动

    D. 市民文化成为社会的主流文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孟子说过:“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卢梭认为,统治者如果违背了民意,人民就有权推翻他。据此可知,他们

    A. 反对君主专制权力

    B. 政治主张根本对立

    C. 实质反对君主制度

    D. 具有民主化的倾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在15世纪,斯特拉斯堡(今法国东北部城市)的印刷出版物中50%以上属于宗教书籍,10%属于古典书籍。从1500年到1520年,在该市的印刷出版物中古典书籍上升到总数的33%,而与宗教相关的书刊下降为总数的27%。上述变化表明

    A. 人文主义思想传播迅速

    B. 宗教改革打击了天主教会

    C. 古典作品受到高度重视

    D. 印刷术引入促进文化繁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在古代,“佛教对中国的哲学、艺术和文学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它并不 象基督教改造了欧洲社会那样,从总体上改造了中国社会。”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 在于

    A. 佛教教义很难得到普通百姓的接受

    B. 佛教的传播受到历届统治者的压制

    C. 佛教教义很难与中国本土文化融合

    D. 佛教传播受到中国本土文化的抵制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法国《费加罗报》1970年4月27日发表时事评论,“人们可以说,并且人们在说:中国是继苏联、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的第五个空间大国。不,中国是第三个空间大国,实际上,凭时间的排列没有根据技术能力排列重要。”该评论可以佐证当时中国

    A.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卫星发射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C. 载人航天技术成功实践

    D. “科教兴国”战略成效显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中国山水画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不重形似,有着突出的内在精神美,呈现出一种静穆、玄淡、中庸柔和之美。以下对中国山水画的认识有误的是

    A. 注重个人主观性情抒发

    B. 深受儒学、道家思想影响

    C. 讲求神似、意境和气韵

    D. 重在表达个人的政治理念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1949年12月,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了新中国教育工作的目的是“为人民服务,首先为工农兵服务,为当前的革命斗争与建设服务”;1958年9月,提出党的教育工作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983年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反映出新中国的教育方针

    A. 长期“左”倾冒进

    B. 具有时代性

    C. 始终坚持以人为本

    D. 缺乏连续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了

    A. 孟子的“仁政”   B. 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C. 王阳明的“心学”   D. 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儒林外史》第四十八回讲一位老秀才之女因其夫病故便欲“寻一死路,跟着丈夫一处去”。对此,老秀才言:“我儿,你既如此,这是青史留名的事,我难道反阻挡你?”女儿死后,老秀才却心痛不已,“一路看着水色山光,悲悼女儿,凄凄惶惶”。作者此作意在

    A. 反映清代社会价值观的改变

    B. 赞扬老秀才之女的道德坚守

    C. 揭露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戕害

    D. 批判老秀才为名节逼死女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1. 民国十三年,孙中山谈道:“民生主义究竟是什么东西呢?民生主义就是共产主义,就是社会主义。所以我们对于共产主义,不但不能说是和民生主义相冲突,并且是一个好朋友。”与孙中山这一思想联系最紧密的事件是

    A. 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国共开始第二次合作

    B.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孙中山准备与之合作

    C. 孙中山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指导国民革命

    D. 中共接受民生主义的主张,开展土地革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2. 斯塔夫里阿诺斯说,尽管达尔文受到宗教界和其他集团的敌视,它还是对西方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它对最适者生存和生存斗争的强调极妙地与时代倾向相适应。材料意在说明达尔文主义

    A. 促进了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

    B. 成为西方列强殖民侵略的借口

    C. 推动了亚洲国家的社会变革

    D. 加快西方列强资本输出的进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3. “在政治上反对封建制度,不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而是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通过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这一特点属于

    A. 古典主义文学

    B. 浪漫主义文学

    C. 现实主义文学

    D. 现代主义文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4. 司马谈《论六家要旨》:“

    ①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

    ②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遍循;然其强本节用,不可废也。

    ③严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矣。”

    ①②③处应分别填入

    A. 儒家、墨家、道家

    B. 道家、墨家、儒家

    C. 儒家、墨家、法家

    D. 儒家、法家、兵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5. 晚明时期,一批颇具影响力的民间社团在江南地区竞相兴起,成为反映当时社会变迁的重要因素。这反映了当时晚明时期

    名称

    地点

    主要活动

    匡社

    苏州

    王夫之与友人立志匡时救世

    复社

    吴江

    黄宗羲等人訾毁时政,裁量公卿

    岭南会馆

    苏州

    广州商人联乡谊,保商务,谋公益

    讲学会

    无锡

    东椿书院组织学者面向大众,讲求实学

    A. 文化政策开明,社会舆论较为自由

    B. 中小市镇大量兴起,反对八股取士

    C. 传统四民结构松动,社会分化加快

    D. 商品经济发展,经世致用思潮兴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6.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科技固然成绩突出,但“这些成果技术方面停滞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经验工艺的水平上,在理论上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变幻莫测的道、气等概念来建构学术体系,……混有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份。”这主要表明中国古代科技

    A. 求善而不存真

    B. 缺乏理性精神

    C. 有很强的封闭性

    D. 落后于西方国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7. “经济”一词在中国古代的原意是“经邦(或国)济世”或“经世济民”。如《晋书•纪瞻传》有“瞻忠亮雅正,识局经济”;诗人杜甫的《上水遣怀》有“古来经济才,何事独罕有”等。我国古代对“经济”一词的理解

    A. 反映了宽松的参政氛围

    B. 体现了重农抑商的理念

    C. 印证了小农经济的落后

    D. 衬托了士人的入世情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8. 彼得·盖伊在《启蒙运动》一书中认为:“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的、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这说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

    A. 以宗教形式表现人文精神

    B. 肯定自然的人性和欲望

    C. 未对基督教文化进行斗争

    D. 对现世生活持悲观态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9. 英国数学家怀特海说:“近代力学体系的全部发展过程刚好占了两个世纪,…伽利略跨出了第一步,找到了正确的思维道路。”“伽利略跨出了第一步”是指

    A. 改变了那个时代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动摇了“神创论”

    B. 开创了以实验为依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

    C. 奠定了经典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基础,标志科学时代开始

    D. 改变了人们对人类和其他生物在生物界中位置的看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0. 有学者指出,培根(156l—1626 年)所确立的实验观察和归纳推理法、牛顿(1643 一 1727 年) 提出的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不但奠定了现代自然科学的方法论基础和理论框架,而且引发了观念形态的革命。上述历史现象

    A. 促进地圆学说在欧洲普遍传播

    B. 导致宗教改革运动在欧洲兴起

    C. 成为启蒙运动理性思想的来源

    D. 产生现实主义的文学艺术流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1. 到19世纪末,美国人的环境观念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原来对自然的敌视和厌恶逐渐被一种欣赏和亲近之情所代替。赞美自然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杰克·伦敦的《荒野的呼唤》、巴罗斯的《人猿泰山》等充满野性的文学作品受到广泛的欢迎。著名的保护主义者约翰·缪尔指出:“成千上万的疲惫、精力衰竭和过度文明化的人们开始发现,到大山中去就是到家里去,荒野是一种必需品。”导致这一观念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A. 浪漫主义思潮的延续和发展

    B. 煤和石油的大量开采和使用

    C. 自然科学发展为正确认识人与自然关系提供科学依据

    D. 电视等新技术媒体加大了“环保主义”的宣传和传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2. 灾难片一直是好莱坞大片的主题之一它以恐怖、惊慌、凄惨的情节刺激着人们的神经,《全球风暴》打造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视听盛宴,各类气象灾难肆虚全球的场景如同世界末日,极致能撼又惊心动魄。该片一经上映,便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这说明影视艺术

    A. 具有商业性炒作的投机性特征

    B. 能够引发人们对于社会问题的关注

    C. 渗透了大国强权意识和价值观

    D. 相比其他艺术形式更易被人们接受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3. 《战舰波将金号》拍摄于1925年,是苏联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但在许多欧美资本主义国家,都被当局禁止上映,而在一些秘密放映会上,观众对它都表示热烈的赞许。禁映的结果,越发增加了各国电影资料馆收藏这部影片的愿望。当时除了卓别林的作品外,没有一部影片能赶得上这部影片的声誉。材料从本质上反映

    A. 电影有时受国家意识形态的影响

    B. 西方落后的电影技术害怕被暴露

    C. 电影是当时政治斗争的主要工具

    D. 西方国家极力维护本国电影市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4. 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下列人物中,其主张与冯桂芬的观点相似的是

    A. 魏源

    B. 洪仁玕

    C. 李鸿章

    D. 严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5. 下表是从《西国近事汇编(1873—1899)》中整理出的江南制造局翻译馆英译图书的分类及数量的统计。这一统计反映了当时

    A. 国人仍坚持天朝上国观

    B. 洋务派“体用观”的局限

    C. 政府重视培养全面人才

    D. 维新派倡导的政治变革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6. 谭嗣同在他的著作《仁学》中提到:“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夫日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材料说明谭嗣同

    A. 批判纲常礼教,主张男女平等

    B. 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建立民主政体

    C. 主张废除君主,建立共和政体

    D. 倡导自由平等,反对宗法等级制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7. 有学者评价新文化运动:“不再过多强调从制度上解决自由问题,而是更强调能使恰当的制度具有长久生命力的对自我和社会的态度。”这不能说明新文化运动

    A. 否定制度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

    B. 吸取辛亥革命政治失败的教训

    C. 认识到批判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D. 强调社会意识对制度深层反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8. 五四时期,胡适呼吁:“争取你自己的自由就是争取国家的自由;争取你个人的人格就是为国家争人格。是呀,自由这东西从来不是谁给的,那是要靠自己争取的。”胡适在此表达了

    A. 家天下被推翻的必然性

    B. 政府保障人权的重要性

    C. 公民意识觉醒的必要性

    D. 建设民族国家的紧迫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9. 下表中五四运动前后流行话题的变化。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 传统文化的影响根深蒂固

    B. 反封建的启蒙任务已完成

    C. 无产阶级政治地位的提升

    D.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0. 1951年11月,年轻的芝加哥大学博士巫宁坤回国进入燕京大学担任西语教授,在学校的图书馆没有看到几本英美文学理论书籍,只找到几本苏联删减版翻印的美国小说,作为宣讲西语的教材。材料从本质上说明建国初期

    A. 大学教学按照苏联的模式进行

    B. 外交意识形态影响国内教育

    C. 西方文化在中国受到严重封杀

    D. 教育受到国内经济建设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1 题
  1. 拉尔夫的《世界文明史》记载:“元代戏曲的地位提高,成为一种主要的艺术形式,部分原因是科举中止,使才子们无法求取功名,转而在以往不屑一顾的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形式上下功夫。”以上论述揭示出元曲兴盛的原因是

    A. 国家政策的影响

    B. 商品经济的发展

    C. 元朝的高压统治

    D. 科考功名的需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null 共 1 题
  1. 鉴于经书辗转抄写,错误很多,东汉熹平年间,汉灵帝命人写定《诗》《书》《论语》等七部经典。经典用标准的八分隶书体写成,刻成46方石碑,立于太学,以便学人校对是正,被称为“熹平石经”。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儒家经典在焚书坑儒后大多遗失损毁

    B. 我国古代书画艺术开始进人自觉阶段

    C. 朝廷注重儒家经典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D. 标志着儒学成为官方推崇的正统思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2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家训是指家庭或家族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传统家训有口头家训和书面家训等形式,有专著、散文、诗歌、家书、遗令等体裁。家训的内容主要涉及齐家治国、为人处世之说,例如孝道、勤俭、谦恭、诚信、慎修、勉学、自省、向善、安分、积德、睦亲等诸方面的问题。我国传统家训始于先秦时期的周公训诫,发展于汉魏六朝,成熟于隋唐,鼎盛于宋元明清。最负盛名的有《颜氏家训》、《弟子规》等。先秦时期大多数家训还夹杂于各种文献之中,汉魏六朝时期一些贵族官宦及饱学之士把家训当作独立的著述来进行。宋元明清的家训中较多渗透了择业、理财等经济思想。随着传统家族组织的日益完善,家谱中的家法、族规等具有极大约束性的家训普遍产生。家族制定家训以及训俗、乡约具有超个体家庭的、多点成面的社会普及型,也使传统家训转向了社会家训时代。

    ——摘编自朱明勋《中国传统家训研究》

    材料二  由于时代的急剧裂变,传统家训在近代发生了转型。由于“家庭革命”风暴的影响,大家庭数世同堂、同灶共食的局面逐渐被“小家庭”时代所取代。家训已经没有传统的家训专著、家诫、家范等专门形式,而是以家书为主要形式。最为著名的是曾国藩,他一生写了几十篇家训性质的家书,最后结集成专著《曾文正公家书》。由于受到外敌入侵,风雨飘摇中人们提倡经世之学,追求革新思想。近代家训中体现了资产阶级思想、封建残余思想,还有无产阶级等思想并存。当今社会,家庭人际关系日趋平等,生活空气日趋民主。伴随着科学技术发达,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加快,一般没有闲情逸致写什么家训了,这些都使传统家训在现代家庭中的地位下降。

    ——摘编自周斌《实现传统家训创造性转化的原则与策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传统家训的特点,并说明宋代以后传统家训鼎盛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中国传统家训的新变化,并浅谈对传统家训传承的认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初建立的历代帝王庙,除了供奉三皇五帝以来的历代开业帝王外,还增入辽太祖、金太祖、明太祖等皇帝进行祭祀,康熙帝将宋朝以来“敬天法祖、勤政爱民”的统治家法作为治国政纲,乾隆帝更是提出“中华统绪,绝不断线”的观点。康熙帝还专程前往曲阜瞻拜孔庙,重用李光地等儒臣,乾隆帝时编订出版了汇通各族文字的书籍和词典。针对“华夷之辨大于君臣之伦”,雍正帝驳斥道:“自我朝入主中土,君临天下,并蒙古极边诸部落俱归版图,是中国之疆土开拓广远,乃中国臣民之大幸,何得尚有华夷中外之分论哉!”

    ——摘编自常建华《国家认同:清史研究的新视角》等

    材料二  自鸦片战争以来,“亡国灭种”的遭遇使得原有的国家认同不断被摧毁,这极大地引发了人们的思考。梁启超认为,“夫所谓……元、明、清者,则皆朝名耳。朝也者,一家之私产也;国也者,人民之公产也”,只有建立一个君主立宪的民族国家,并致力于开启、培养国民与此相应的国家认同感,中国方可立于世界民族国家之林。革命派提出,中国在“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情况下,建立起一个现代民族国家“殆不可以须臾缓”。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一再强调“今日中华民国成立,满、汉、蒙、回、藏五族合为一体”,各族“皆得享共和之权利,亦当尽共和之义务”。辛亥革命后期,许多民族主义者将“中华民族”进行重新阐释,赋予其“中华民国境内所有民族”的新内涵。

    ——摘编自暨爱民《百年凝聚:近代中国民族国家的认同建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前期统治者为实现国家认同采取的举措,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清朝前期相比近代民族国家认同建构的特点,并简析其历史意义。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